雨后,浮尘落地,燥热缓和,呼吸着纯度饱满的空气,短暂又怡然。
清晨,车流如织,人潮奔涌。行色匆匆的赶路人,或在心内呐喊着我命由我不由天,不甘平庸去超越; 或怠于眼下苟且,亦步亦趋任由慵懒懦弱悄然蔓延,在温吞舒适中被一寸一寸湮没。在探索世界和认知自我的坐标系里锚定内在平衡,没有谁比谁更轻松。
这是一爿小吃店,夹在两家人流显著的早餐店间,极不显眼。进入坐下,只有一个顾客。抬眼左望,壁扇没开,遂自行拉线启动。直到吃完,我也没有见到第三位客人出现。相对于冷清的生意,壁扇不能一直开着,合理得不言而喻。走时,我拉停了壁扇。
疫情对这座城市的创伤不知需要多久疗愈。门面转让的信息比比皆是,仍在坚守的,生意已大不如前,愁云满脸,进退两难。和这些曾经风光的生意人如今濒临崩塌的境况相比,捧握有一份按时到账的工作,已无比珍贵。
抱怨条件艰苦,无人赏识,自命不凡?吐槽食堂伙食搭配单调、口感不佳?见困难就躲,有挑战就撤,充而不闻,高高挂起?当别人都在埋头苦干聚精会神的时候,闲聊八卦和勤于刷屏难道真觉得坦荡安然?没有比较,就没有答案。
5月17日,赵亚雄清洗了公司宿舍楼的两个大水箱。虽盛夏未至,但下到水箱内部却是闷热无比,呼吸费力。用潜水泵将浊水抽干、放清水擦洗四壁箱底,循环两次,上下攀爬。由于体力过载,用了近三个小时才清洗完毕。以往请人清洗,两个水箱1200元。他自发利用休息时间完成了这项本不属于份内的工作,省下这笔费用。这份甘愿舍得和默默付出是真切以公司为家的一个缩影。每个人,每个岗位,心里装着什么,就会外化成怎样的行动,感染着身边的人。
“一粥一饭,当思来处不易;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。”有一份工作,就有收入保持住稳定生活;有免费的食堂供应,就不必食用不放心的油腻外卖,吃坏身体;人员调整,优胜劣汰,在岗人员要担负起相较以往更多的任务,必须更主动更勤勉;压缩各项费用开支,是在外忧未解的当下,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和严查的内患。
习总书记提出的光盘行动已有7年,从最初的多点表示好客、剩菜才是大气,到如今自觉打包已蔚然成气。虽民间餐饮浪费已有所扭转,但由于各种积弊,在个别场合“舌尖上的浪费”仍然存在,浪费惊人,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。
由于外部环境剧变,“内循环”成为近期热点话题,作为拉动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,当出口被遏住喉咙时,投资和消费必须站出来填补真空,但消费不是浪费,这二者不要混淆了概念。在科技、外交、经济、教育一系列领域被围追堵截的危难关头,做为人口第一大国,粮食危机到了不得不提到国家战略高度的层面。浪费不仅仅是对企业的啃噬,更是对国家安危的戕害。
作为一家民营企业,生存下来已不容易,我们没有浪费的权利和资本;我们还要明白,疫情并未结束,所有资源成本都在显著上升,时刻牢记勤俭不仅是美德,更是责任。积蓄能量,静待乌云散开,兴衰成败,必从细微处抓起。
室内无人,空调和电灯是否随手关闭,点滴见人品;避免打印错误,单面废纸再利用,俭以养德;人力物力调配不及时,造成工期节点滞后,拖延回款,会带来巨大的财务负担;质量、安全管控是稳中求进的压舱石,必须时刻警钟长鸣,绝不允许丝毫松懈。
成由勤俭败由奢。杜绝浪费行为,既要从制度层面加强刚性约束,也要在执行层面采取有力、有效的监管措施,进行监督检查和惩戒。尤其要针对庸、懒、散的不作为态度进行严格清理,道不同不相为谋。同时加强引导,营造氛围,不断培养和发现有志有为青年,能者上,庸者退,不养闲人。
如果珍视工作,就不应该抱怨枯燥单调、收入多少,因为有很多人正在觊觎你的岗位,或者说非必要岗位可能面临裁撤;如果明白和企业荣辱与共、同舟共济的道理,就要对经手的所有事务严格把关、杜绝浪费。我们正航行在黎明前的大海,波涛万丈,没有足够明晰的危机意识,没有拧成一股绳的危难觉醒,我们就会堕入危险边缘。
克勤于邦,克俭于家。对资源的节约,不放任一滴水、一度电、一张纸的浪费是个人素养;对权力的节制,不松懈管理力度和自我约束是职业品德;强化时间管理,认真工作,努力学习,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惜;明志笃行,对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,多承担些责任有了觉知和改变,则是开阔和精进自己的开始。
足国之道,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。兴业之策,节流堵漏望山河无忧。
9月将至,孩子们将要踏入菁菁校园,受尊敬的师长谆谆教诲,和久违的同学见面热话,好好感受着来之不易的校园时光。曾拥有的看似平淡无奇,在失去后才发觉没有认真珍惜。也许,我们所有人,对节用和珍惜这个可以不断外延的概念,都能有一次重新救赎自己的觉悟。
还有一个月,一建考试就要来到,课件听了几遍?真题做了多少?不要等到12月份成绩出来才发现,最大的痛苦不是失败,而是你本可以更好。